愿有光阴可追忆,愿无岁月可回头,在医学发展的道路上,时间更是如此,在踽踽独行中镌刻下生命的足迹,它们终存于此,并且鳞次栉比的昭示着,是怎样的力量牵引着我们前行。
——题记
(一)
时间回到2002年。那一年,欧元开始正式流通,我国成功申办了世界博览会:上海市取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神舟三号”发射成功,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在世界杯的绿茵场上奏响......
许许多多的大事件发生在千禧又二的三百六十五个日子里,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但在他们看不到的角落——心脏外科学领域,也同样发生了一场强烈的地震。
2002年4月16日,法国医生Alain Cribier教授为病人进行了世界首例经皮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以下简称TAVR),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手术技术,也是心脏介入治疗的又一次革命。
自此日起,很多人的命运将因TAVR而改写。
在获悉这一消息的几个月后,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见到了Alain Cribier教授,并迫不及待地向他请教这一技术。他告诉这位法国医生:“很多中国人认为手术会伤元气,不太愿意接受开刀,希望你能帮助我们开展这一手术。”
但Alain Cribier教授却遗憾的表示,自己刚刚开展的手术只是一个尝试,因为当时并没有厂家生产相关的产品。
虽未取得满意的答复,但葛均波院士却依然随时关注着TAVR手术的相关资讯。
由于手术本身独特的巨大优势,TAVR手术产品逐渐在欧美国家上市,葛均波院士开始着手学习这一技术,他曾于2007年、2008年先后去德国艾森、波恩大学医院观摩了一个星期,2009年又在瑞士动物实验室进行了大型动物实验。
岁月难负有心人。2010年9月29日,葛均波院士申请的国内首例TAVR手术获得批准,并于2011年取得了圆满成功,开启了我国瓣膜介入技术的新篇章。
(二)
TAVR是一种微创瓣膜置换手术,是通过介入导管技术,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位置,从而完成人工瓣膜植入,起到恢复瓣膜功能的效果。
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和升主动脉之间,起到类似于单向阀门的作用。它就像是一扇门,开关次数多了,使用时间久了合页就坏了,一个人的心脏每天跳动约8-12万次,这也意味着主动脉瓣每天收缩约约8-12万次。
当主动脉瓣出现病变,功能上发生改变,比如心脏收缩时不能完全开放(狭窄),左心室射血就会发生困难,或者在心脏舒张时不能完全关闭(关闭不全),升主动脉的血就会反流回左心室,两种情况都会使得心脏功能下降。并导致全身供血不足,病人会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则会出现心功能衰竭、晕厥、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等。
长期以来,外科开胸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一直都是主动脉瓣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外科手术创伤大、需要体外循环、手术风险高,30%~50%的患者因为高龄、心功能差、存在严重合并症或恐惧外科手术等原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而主动脉瓣病变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火箭式上升,但高龄患者在以往大多只能保守治疗,往往在几年内死亡。
TAVR手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避免了开胸、体外循环与输血,创伤很小,术后患者恢复极快,因此非常适用于高龄高危患者。
美中不足的是,TAVR作为一种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新技术,手术难度极高,其开展需要心脏大血管外科、超声影像科、放射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介入室等多个科室的共同合作,也极其依赖术者团队丰富的经验。
(三)
主动脉瓣病变与年龄的增长息息相关,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病。,65岁以上老年人,主动脉狭窄的发病率为4.9‰。
自2018年起,四川省便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全省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1181.9万人,占人口总量14.17%,比全国高2.23个百分点。
而同期的乐山市更是老龄化的“重灾区”,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80.7万人,占人口总量的33.70%,目前该数据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庞大而冰冷的数据背后是海量的老年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群体,他们是一个个家庭的长者,光阴爬上了他们的面颊,陷进了皮肤,他们本应该温和的度过剩下的每一个日夜。但主动脉瓣病变却不断拉扯着他们,让他们在度日如年中急速的向死亡迫近。
正是因为深知于此,乐山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周洋博士自2016年起便开始了漫长却细致的准备,他知道,老龄化是乐山地区、四川地区、甚至整个中国都无法规避趋势,老年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群体的数量将会愈发庞大。因此,紧跟外科手术“微创化,极简化”的趋势,站在微创瓣膜介入技术新浪潮的“浪尖上”至关重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在周洋主任的带领下,团队常年采用“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学术进修与临床实践“两手抓”,利用业余休息时间不断“为脑充电、用手实践”。一切都是为了质变的那一刻为患者重燃生命的光焰。
2020年7月4日,乐山市人民医院首例TAVR手术在导管室顺利开展取得成功。这标志着我院心脏中心在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超声影像科、放射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介入室等多个科室的全力合作之下,成功突破了乐山地区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R)的历史,作为全川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之后第三家运用此高技术含量医疗新技术的心脏中心,这也预示着乐山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疗技术迈入国内领先水平。
(三)
韶光似箭,近一年时间逝去,我科TAVR手术技术不断向走向成熟。
6月1日,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周洋博士团队成功的完成了一例TAVR手术。
“官老爷子今年已经74了,平日里身子骨硬朗,小毛病不多。但唯独有一个毛病,让他整日忧心忡忡,十分“心累”,确实成为了他的“心腹大患”。
从三年前起,官老爷子就经常在体力活动后出现心累及气紧、憋喘、咳嗽等症状,每次会持续10余分钟,休息后才有略微好转,如果运动的剧烈一些,症状就更厉害了,这可让官老爷子苦不堪言。
人年纪大了总是喜静不喜动,官老爷子想着自己既然运动后才犯毛病,那姑且就少运动,多静养,说不定病就会慢慢好起来。
不曾想到,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的症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愈加严重,现在就算自己不怎么活动,也会出现症状,半夜甚至出现了呼吸困难,反复剧烈咳嗽。经常性的夜不能寐,让官老爷子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在了。
严重的症状引起了官老爷子亲人的重视,他们踏上了漫长的求医问药之路,辗转了多家医院。最后经综合考量,来到了乐山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希望能在这里接受治疗。
我科将官老爷子收治入院,经心脏超声检查显示:“严重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膜重度狭窄,考虑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
经过精准评估与详实的治疗与手术方案制定,在官老爷子家属的支持下,我院心脏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周洋博士团队于6月1日独立自主的为官老爷子开展了“介入导管经股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TAVR)”,手术历时3小时左右,过程十分顺利。
在术后不到一个小时的短暂时间内,官老爷子已经完全清醒,并停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非常平稳。官老爷子的精神在逐步恢复,已经彻底的转危为安。
截至发稿,患者已脱离危险,转入普通病房,目前恢复良好。
(四)
“胸中有沟壑,立马定山河。”此次手术的成功,预示着我院TAVR手术技术已迈向成熟,已逐渐形成了“手术技术常规化、手术开展常态化、手术质量稳定化”的新趋势。以胸中信念与知识的深谷,磨平患者“心”中孑孓不平的沟壑,定住患者生命与家庭的山河,是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成员永恒的追求。
医学无望边界,医学发展永不止步,奋进与挑战日日不息,医生更是要终身学习。
又见TAVR,“再见”TAVR,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甚至更高技术难度的挑战,等待着我们用自己的汗水与心血破开疾病的帷谷。
一次手术,挽救了一个生命,这是团队迈出的又一小步,一次手术,坚实了一片阵地。以此为基底,步步为营,有序发展,才是团队整体的迈进与跨越。
许许多多如葛均波院士一般的前辈开辟了我国心外科领域的“蓝海”,我们也将接过他们手中的火炬,再次翻开新的篇章。
心外科微创浪潮的风还在继续吹着。
树欲静而风不止,那便随风舞。
